中新网上海12月6日电 (蒋睿彤 许婧)记者6日从上海海事大学获悉,我国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“中山1号”近日在广东省中山市试航成功。
据了解,“中山1号”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,由上海海事大学王忠诚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、广西盛博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,广东致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改造。
本次试航全面验证了纯甲醇动力增程、纯电池、甲醇动力增程与电池组共同驱动下的电推技术已具备成熟应用,可推向市场,试验结果表明,所有验证项目全部达到设计指标,试航取得圆满成功。
甲醇增程动力“中山1号”试航现场。上海海事大学供图
“中山1号”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。该船船长10.6米、宽2.7米、船艏吃水0.25米、舯0.35米、船尾0.45米,排水量4.5吨,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运行模式及同步补能续航,全航程采用增程模式推进。
数据显示,航行全程实现“零碳排放、超低污染”,标志着该技术在纯甲醇增程动力的续航能力、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融合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。
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“船舶绿色动力及节能减碳技术研究”团队,在王忠诚教授的带领下,致力于船舶低碳/零碳燃料动力、废气温差发电及脱碳技术的前沿研究。团队成功开发甲醇燃料动力示范船,并建立了船舶废气温差发电实验平台,为船舶行业的绿色转型和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王忠诚教授表示:“此次携手国内企业研发的船用甲醇增程动力系统在‘中山1号’船舶上成功试航,实现了全程零碳排放与超低污染。上海海事大学具有该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,续航力强,集成了多种先进特性,将对推动船舶行业实现‘碳达峰、碳中和’目标贡献重要力量。”
当前,国家在大力发展包括甲醇为燃料的新兴产业,特别是航运行业,同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,甲醇增程动力船“中山1号”的试航成功,对于推动内河、沿海旧船舶更新改造,加快新一代绿色智能船舶研制,具有极强的示范和推动作用。
下一步,上海海事大学将联合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、广西盛博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,积极推动甲醇应用产业链全面发展,积极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,构建以高效、循环、低碳、高质量为特征的现代绿色航运生态体系,全力护航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,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,作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。(完)
中新社香港12月6日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6日表示,过去一年,香港各项人才引进计划吸引逾18万份申请,其中逾11万份已获批准,约7万人已移居香港。这是特区政府年度目标3.5万人的两倍。
李家超当天出席“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高峰会2023”发表视像致辞时作出上述表示。
李家超提到,特区政府去年宣布在全球吸引生命科学、人工智能、金融科技、先进制造业和新能源技术等战略行业公司的计划。过去一年,已有30家重点企业在香港落户或扩展,将投资近40亿美元,创造1万个就业职位,其中大部分是科研和管理职位。
李家超表示,在“一国两制”下,香港与中国内地和世界各地都有着紧密联系。香港一直是重要的国际金融、航运和贸易中心,并有决心成为区内主要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之一。
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同一活动致辞时表示,“InnoHK”现有两个研发平台,分别聚焦医疗科技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,目前已与来自11个经济体的3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和机构合作,建立了29个研究中心。他提到,“InnoHK”将于明年开始筹备建立第三个以先进制造、材料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研发平台。(完) 【编辑:田博群】